創作沒有純粹的無中生有 (台灣劉錫華)
在創作時沒有純粹的無中生有,也很少有所謂的靈光一閃。
多半是在一連串的碰撞挫折中學習的的經驗,
弔詭的是,很多時候並非下一步都延續自上一步。
在摺紙設計上,必要的翻山為谷或轉個彎,有可能就是另一個新形態的生機,
但不是每一個轉折的嚐試都能獲得建設性的進展。
於是我們由此學得不是甚麼創作都是順理成章,有時候某些物件只是看來很像,其實相去甚遠。
坦白說有許多障礙是原於錯誤的推論或依賴,比方因為舊經驗而輕忽了改變的需要。
特別是結構的技術,你不可能直接單純的從紙鶴發展出其他較複雜的造型。
同理,並非只用蛇腹摺法就能無限制的折疊出所有模型。
如果我們忘情於眼下空虛的成就感,迷惑在輕易取得的技術裡,
那麼真正的創作,將會來得非常遲緩。
有道理,虽然我还没开始创作,但也知道创作需要了解很多理论(树型和箱型等),还要有很多实践经验。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整形技巧。不可能随便就创作出来。 长见识了!!!! 嗯嗯嗯嗯,我现在就是还在埋头只会折的地步,理论都不太懂 一件艺术作品,与实物像与不像只是最低级的要求,能不能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或内容才是最重要的……:victory: 呵呵是啊,没有什么无中生有,从最原始的一张纸慢慢进化,每一步有可能是错误的,也有可能是一种美丽, {:2_2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