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图腾
侗族现有人口2514014,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特产糯谷,以香禾糯最享盛名。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后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民间多称“侗家”。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侗水语支。原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侗文。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这个是什么塔? doubleyeah 发表于 2011-12-20 14: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是什么塔?
侗族鼓楼 本帖最后由 benet1111 于 2011-12-20 15:02 编辑
香禾糯, 标准英文译名为 Kam Rice of China 或 Kam Sweet Rice, 是中国侗族农民在悠久的稻作历史发展过程中利用侗族地区特殊的水土资源和气候环境栽培选育并传承至今的一种特色水稻品系,其蛋白质和人体必需赖氨酸含量都超过一般优质稻米,并具有气味香醇、糯而不腻、营养丰富、口感极好等特点,素有“一家蒸饭满寨香”的美誉,被称为“糯中之王”。
香禾糯的侗语原名是oux或kgoux,发音类似汉语的“古”或“苟”字;在与外来稻种相区别时,又称为kgoux gaeml,音“苟更”,直译过来就是“侗稻”或“侗禾”的意思。根据联合国倡导的国际上各国一致公认的“名从主人”族名冠名原则,中国侗族因为自称Kam,发音近似汉字的“干”或“佄”或“更”,所以国际标准译名为Kam,Kam People。为此,中国侗族人千百年来培育的香禾糯,在国际学术文献里被称为Kam Rice或Kam Sweet Rice,遂成为学者们公认的国际标准译名。
中国侗族农民对于香禾糯的选育保种和生产,有一套独特的土著农艺知识系统,至今仍然采用稻鱼鸭共生的自然农法或天然有机耕作模式栽培香禾糯。在农艺性状和生物遗传性状方面,香禾糯的特性介于籼粳之间,以偏粳者居多,是中国民间称为“大糯”的糯稻品种类别中一个极为独特的品系种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