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45|回复: 19
收起左侧

摺紙源於中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22 07: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無住:
1、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祭祖方式,所以祭祖不算国学。
2、纸在古代是非常珍贵和稀有的奢饰品,不可能折起来用来祭祖,即使王公贵族墓考古也没有发现折纸祭品。
3、不能因为某个人喜欢折纸这种日本艺术,就非要把折纸列为国学。
4、结论早已有了:折纸不属于国学范畴。

招叔:
  1,摺紙算不算國學,是不是國學,這個問題我們仍可以爭論。因為這是一個首先由我提出來的新課題,如果有人能說服我,摺紙不算國學我也沒有意見。
  2,摺紙源於中國,是沒有什麼可以爭論的。因為,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紙的其中之一個特性是容易摺疊,即使是剛發明了紙的時候,人們也會有意和無意之間把紙摺疊起來,並且有意無意之間摺出了各種平面的形狀,平面摺紙比立體摺紙所產生的年代要久遠得多,如果當時有人是有意把紙摺成他自己認為是好看的形狀,即使他摺得沒有現代摺紙這麽漂亮,也應算作藝術。從常識來看,這可能性是非常之大的,故摺紙源於中國已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3,心無住說:“纸在古代是非常珍贵和稀有的奢饰品,不可能折起来用来祭祖,.....”。我不同意這一講法。中國人對祖先是非常敬重的,不要說燒紙祭祖,即使用活人去培葬,都曾經有過。我相信最早燒紙拜祭先人用的摺紙模形除了元寶和聚寶盆,先民還有可能用紙這暨貴重但又比布平宜得多的物料摺制一些紙服裝燒給先人享用。但要發掘出用來燒給先人的摺紙實物,相信已沒有可能了,紙是一種環保物料,埋在地下很快就能分解。只有在敦煌這種干澡的氣候環壞下才得到了保存。相信只有象紙花這些高檔的藝術品,才會被人們帶到敦煌去。即使發掘不到拜祭先人用的摺紙實物,但燒紙拜祭先人,很多中華古籍也有記載。這些記截比日本記截有摺紙的書為早,最少也早了幾百年。
  4,結論,摺紙是不是國學歡迎繼續爭論。摺紙源於中國是不爭的事實。
折纸大学,给生活来点闲情!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2-1 02:18
  • 签到天数: 1446 天

    连续签到: 2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6-22 07: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說得很有道哩,謝謝分享。
    折纸大学,给生活来点闲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22 08: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折纸起源在哪里,除了得神通的人,谁也不知道。
    首先,纸这个词就很有意思。 日语读音是kami,而在日语中kami也是神的意思。 (可见当时日本人把纸视为神圣的东西)
    这就不禁让我们想到了是不是神创造的。
    神是否存在我不敢否认,因为爱因斯坦,尼古拉特斯拉,牛顿,达芬奇等最聪明的人都相信神的存在。
    而且在佛经中释迦摩尼也不否定神的存在。
    更不要说《与神对话》,《一的律法》,《灵界记闻》这些奇妙的书了。
    所以神是存在的,要不然人类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道教里叫道,佛教里叫佛,伊斯兰教叫真主,基督教叫神,印度教是梵。 应该都是说一个东西。
    神是第一种可能性。
    第二种可能性当然是中国,因为纸是中国发明的嘛。
    早在中国西汉时期的遗址中就有纸张出土,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当时已经存在折纸。
    第三种可能性是西班牙。   也无从考证
    第四种可能性是日本。  
    在日本,据说折纸始于平安时代(公元794年至1185年前后),但是真正能够通过文献确认的最早的关于折纸的记录,
    是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井原西鹤于1680年写下的俳句。
    这首俳句中提及名为“雄蝶·雌蝶”的折纸作品。在结婚仪式中,“雄蝶·雌蝶”挂在酒壶口部。
    第五种可能性是欧洲。
    早在在文艺复兴时期便出现了类似于折纸的绘画。

    这幅Livre de Mattia Giegher的Trattato Delle Piegature(1639)算是最早的考证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折纸大学,给生活来点闲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7: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無住:
    1、你服不服没关系,事实就是事实,折纸本来就不是国学。
    2、折纸起源于日本,这才是历史,最好去学习一下历史,是唐朝的和尚去日本带去的纸很多,无聊之余在日本逐渐兴起。
    3、你猜测无效,你要拿出古代王侯贵族用折纸祭奠祖先的考古证据。你拿出古代什么时候开始的烧纸祭奠祖先证据,再说烧的纸就是折纸?
    4、结论:因为招叔就会折纸,就不顾历史事实,妄图将折纸混入国学范畴,白日做梦。
    5、还要纠正一下你的一个低级错误:不要想当然,古时候纸绝不比布便宜,老百姓穿得上布衣,却未必能用得起纸张。谁要敢拿纸折着玩,不是白痴就是败家子。
    6老子、孔子、诸子百家都没见过纸,招叔愣搞出个折纸就是国学,无语了
    7你以为现在农村小孩没玩具,扯作业本叠飞机玩,就证明折纸是国学啊?就是过去的烧纸祭奠,也是用纸镊子打成铜钱般的印记,也不用折。你即不懂历史,有没有生活实践,完全依靠个人情感和联想,就妄图将折纸上升为国学,是何道理?

    招叔:
    1,  紙剛發明時有可能比布貴,但從生產工藝講,很快就會比布便宜,另外也不可能一發明紙就有人想到用來摺成藝術品。但即使怎樣講,摺紙中國人比日本人早,這是無疑的,即使你不顧常識,也有實物為証。只有你這白痴,才不爭取就把摺紙這發明權讓給日本人。
    2,老子,孔子,諸子百家都沒有見過你放屁,你不一樣在這里放屁?你放屁比起摺紙來說,不是更加不是國學嗎?這里是灌水的地方,是不是國學都可以在這里灌水。
    3,我也糾正你一個常識性的錯誤。難度只有諸子百家之前才是國學,百家之後就沒有國學了?國學斷層了。

    心無住:
    除了可能,就是大概,毫无根据,狡辩抵赖,说不过就恼羞成怒,出口成脏。

    招叔:
    你不顧我舉出的常識根據和事實根據,怎不令我氣憤?對你這人,罵你白痴不算脏話,你的確是白痴。說放屁就更不算脏話了,難度你沒有放過屁嗎?

    心無住:
    你說啥事实了?都是大概可能的推理,是你置历史事实不顾。

    招叔:
    原來你一直沒有留意我說敦煌出土的那朵摺紙花。真的隔行如隔山,連有良知的歐州人都根據那朵花的物証,同意摺紙源於中國,只有你這不懂裝懂,在網上找些陳年資料就想証明摺紙源自日本。摺紙源自中國,發揚光大在日本,己經得到越來越多摺紙人的共識。

    心無住:
    纸花就代表折纸?烧纸也代表折纸?这都是你的主观联想而已。
    敦煌出土唐代的不是什么用纸折成的纸花,严格地讲其实是剪纸和纸画,你就不要继续丢人了。

    招叔:其中有一朵是剪摺紙花,雖然有剪的成份,但也含有摺的成份在內。
    折纸大学,给生活来点闲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23 21: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折纸源于中国,日本发展。支持招叔!
    折纸大学,给生活来点闲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28 21: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折纸大学,给生活来点闲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08: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线车 发表于 2012-6-28 21:51
    大约在西汉中期,中国人造出了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纸.由于早期的纸质量不高,而且产量也很低,显然不适合用 ...

    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我想引用,請問有誰知道作者是誰?
    折纸大学,给生活来点闲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29 11: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折纸大学,给生活来点闲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29 11: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ami5 的第一篇文章讲述的就是折纸的历史,而在这篇文章作者提出可能折纸源于基督教折叠各种证书的传统,在19世纪初欧洲教育被引入日本,而亚洲折纸和欧洲折纸在这一时候被融合在了一起。在文章中同时提出,日本与欧洲的传统折纸有巨大的不同之处,作者的结论是欧洲与亚洲的折纸是各自独立产生的。

    而以西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作为折纸的启示的这一想法我不敢苟同。蔡伦发明的是真正意义上可以书写的纸。而不能用与书写的树皮纸巾早在大约公年前5000前已经出现。
    折纸大学,给生活来点闲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29 14: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老(徐菊洪老先生)在他的《纸艺苑》序言中指出:折纸也是起源于中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折纸大学,给生活来点闲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新手启航红包

    本站声明|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折纸学院 ( ICP2021033377-6 )   37032302000141  QQ QQ客服

    GMT+8, 2024-4-26 19:41 , Processed in 0.046326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