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4|回复: 0
收起左侧

孙国栋先生专访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八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23 18: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国栋,广东人,新亚研究所第一届毕业生,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系主任,新亚研究所所长。治唐史。

来源: http://www.wangngai.org.hk/46-interview.html
==========================================================================
孙国栋先生专访

编者按:本会於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八日访问本会学术顾问孙国栋先生,访问中孙先生讲解了新亚精神的内涵丶现今年青人的质素,以及对本会的期望等。以下即为是次访问之主要内容。

孙:孙国栋先生              问:胡慧华丶李建深
==========================================================================
问:孙先生认为新亚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甚麽呢?它对今天的青年学生仍有甚麽启发和意义呢?

孙:新亚精神包括一个高远的理想和克难精神,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桂林街时代的新亚精神了。因为当时的新亚师生在物质极度困乏的环境下仍坚持教育理想。曾有人问我对新亚精神的见解。该人认为现在新亚书院加入中文大学後已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设施亦渐臻完善,不再像桂林街时代般没有校舍。所以已经没有什麽困难需要克服,克难精神是否亦不存在了?我认为这是对新亚精神的一种误解。新亚精神如果用数学来表现就是无限大(∞)。任何东西相对无限大而言都不算什麽,即使有二百座大楼亦不足夸耀。新亚精神不独指克服经济困难,所以当经济不再困难,并不代表新亚已经失去理想。理想正如几何学上的渐近线,永远达不到目标。在任何事上做到顶点,追求在文化中发展更高价值的理想而不畏艰辛的精神,就是新亚精神了。然而新亚精神要追求什麽内容呢?年青人必须常常反思自己将来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做些怎样的事,慢慢地就会找到属於自己的理想,理想当中必须有责任感,有责任感的理想必是有意义丶有价值的理想。

问:香港现时以商业挂帅,着重经济的社会状况,与历史上各朝代比较,道德算是沦落吗?

答:与历史上的朝代相比,现今香港的道德算不得上是沦落。但现代国人最大之失德就是鄙视自己的文化,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其实中国文化的可贵在於强调人道精神。曾有人提出现今电脑及科技日新月异,会否有一天进步到不再需要文化?但我认为这观念是荒谬的,电脑和科技本身就是文化。千万年之後,科学无论如何进步,社群仍是由人类组成,人仍是最大价值的,只要能认识人是最有价值,自然能开万世太平。(张)横渠先生「为万世开太平」并不是夸张的说法,而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即使几千年以後,社会仍是人类的社会,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仍是人的价值。中国文化的内涵能历久不衰正是因为重视人的价值。

问:孙先生如何看待现时的学术风气呢?身处现时商业挂帅,着重经济的社会,青年学生应抱持怎样的态度追求学问和安身立命呢?现代的青年和三十年代的青年有些什麽不同?

答:若把现代之青年与三十年代之青年比较,现代有部份青年读书十分现实,太重回报。很关心股票丶地产和饮食,这些全都是外在的满足,此等人是糊涂地过一生的。当然,两个世代的青年人都有些会激情地去批判不公,但现代人再激烈也是在不失利益的前提下,而三十年代的青年在抗战的背景下怀着赴死的激烈态度从军报国,同时自我牺牲的精神。我当年签名从军时便立刻感到自我精神的长大。当时青年的情绪都很激烈,一切都不在乎,及後年纪大了渐趋庸俗却是後话。我认为年纪大的人道德往往不如年轻人,这情况在不同时空都普遍存在。原因是年轻人怀着活泼敏感的良知,处事为纯粹的良知所动,有人需要帮助,有不公平的事,便会立即行动。然而人到中年,利益顾虑也多了,顾虑多,道德自然下降。不过这只是普遍情况而言,不是所有人年纪大了都会失去赤子之心。就如新亚书院首任院长钱穆先生,当年便因与李卓敏校长意见不合,最後坚持选择辞职而不是退休,放弃了当年几十万优厚的退休金,这确是可贵的情操。

问:但现今世代的青年应持什麽态度追求学问与安身立命?

答:现代的年青人应效法苏格拉底,首先认识自己,研究自己。不单在知识上不糊涂,在道德上也不糊涂。我记得某届新亚毕业典礼上,一些毕业生已得到CM教师,却又羡慕那些得到AM教师的同学待遇比自己好。钱先生见状,勉励毕业生不应於年青时就比较成就,而是应竭力找寻自己的理想,埋头苦干五十年後才值得比较。现代人除了鄙视自己的文化外,另一弊病就是只顾利益,事事求回报。殊不知人生最大的报酬是人人相同的,就是在世时能否得到平安和快乐。曾有一个民意调查指出,受访的香港人最佩服的人物是李嘉诚;最想做的人物是李嘉诚之子。美国的盖茨,香港的李嘉诚都是亿万富豪,在财富上不平凡。但他们出入也要由保镳陪伴,这是变相是被人监视,失去自由。所以外在的名气丶权力丶金钱於死後都不能带走,并不是真正的报酬。到底甚麽是最大报酬呢?我以为最大的报酬是心灵的平安和心灵的快乐。怎样才有平安呢?陆九渊说,能够不失为一个人,堂堂正正的做个人就能平安。贩毒杀人能得平安吗?断然不可。怎样能有快乐呢?唯有真心喜欢自己的生活才有快乐。这就是人最大的报酬。现代人常混淆平凡和庸俗,原来平凡与庸俗不同。我们都平凡,但平凡不怕,切忌流於庸俗。唐君毅先生便认为,现代的人没有独特性,各人均好像一样似的,如「鬼影幢幢」。故我认为我们要有超越自己的精神,时刻反省自己要为世界做什麽。不要只顾追求自己物质富裕,要追求人生中的平安和快乐。

问:过去有不少学者都乐意为青年人开列应当修读的书目。譬如梁启超丶胡适乃至钱穆先生便为青年学生开出书单。请问孙先生是否能够为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学生也开列一张书单呢?

答:现在大学学科分得太专太细,学问之门太大,单是本科的参考书已经不够时间读。新亚书院之必修科「中国通史」当年亦应各科的要求,於1972年改为除中文系和历史系必修外,其他学系自由选修。钱先生九十六岁於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博士班讲最後一堂课时,结尾勉励青年人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回应钱先生的说话,我认为各系的专才亦要稍为懂得中国思想。故我和钱先生一样认为《论语》是很值得读的好书。

问:孙先生平时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有哪些呢?最近看了哪部书呢?

答:我最近在读有关思想史的书,另外正在写两本书,预计很快印刷成书。一本关於孟子,另一本是关於历史与文化。现代人太忙了,稍重理论或长篇的书都读得很吃力。於是我写一些较短篇的文章,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去看。我近年重读《孟子》,亦有很多发现。如孔孟二人对於人生必需的事,都不存在好坏之分。如好色丶好财,孔孟都不认为是坏事。孟子进諌齐宣王时,齐宣王说:「寡人好色。」孟子却认为这不是坏事,然而不可独自快乐,要百姓亦得快乐。男有妻;女有夫。所以孟子说:「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反而是後儒没有勇气承认和正视人生的实在和必需的事。孟子眼见梁惠王是「利」字当先,即劝惠王应以仁字为重,仁与利之辨是《孟子》一书的重心。孟子很有责任感,他屡次鼓励人要向上发奋。有人批评孟子不如颜渊,枉为亚圣,因其有圭角,易伤人。但我不认同,我认为孟子确为亚圣。孟子的思想很尖锐,为儒学建立一个文化统绪。

问:对於「弘毅文化教育学会」,孙先生有甚麽期望和勉励呢?

答:我希望弘毅文化教育学会的同仁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理想,反省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事。至於学会本身,则要找到中心,不要盲目。要帮助同人找到理想,发扬新亚精神。

後记:访问当天,除了讨论到较为严肃的问题外,孙先生亦展示了他风趣的一面。如孙先生提及他的一个朋友曾与他说笑,言自己的儿子是「三分之一大丈夫」。孙先生即问他的朋友此话何解。原来该朋友每逢教训其儿子,其儿子定必反抗,纵使暂时不知道此儿子将来是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但当下确是「威武不能屈」了,故该朋友形容自己的儿子是「三分之一大丈夫」也。孙先生讲述此故事时,神采飞扬,我们一众朋友亦为孙先生的头脑灵活和身体健康而感到欢喜。


折纸大学,给生活来点闲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新手启航红包

本站声明|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2021033377-6 )   37032302000141  QQ QQ客服

GMT+8, 2025-5-6 16:54 , Processed in 0.032115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