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3666
好友
积分1081
主题
好评
帖子
艺术豆
精华
折纸币
日志
相册
记录
分享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1-12-2
最后登录1970-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牟宗三 <随科学下来的科学一层论理智一元论的风气>
他们当时提出科学与民主并不是内在地对於科学与民主本身的兴趣,而是藉着以为否定中国文化之口号。科学是新的,凡不是科学的都是迷信的,都是无意义无价值的。他们是想藉科学之新来显示迷信。科学当然可以破除一些虚妄与迷信,但是道德宗教的真理与境界是属於价值世界的,既不是虚妄与迷信,也不是科学的。而当时在科学一尺度下亦俱被铲平了。所以他们看不出中国文化有任何价值。中国文化里没有科学,也不是「科学的」,所以全无意义。他们大概以为凡不是声光化电的,都是虚妄与迷信的。这是当时藉科学一口号来否定中国文化的情景。
在当时提倡科学是一种风气,其作用是破坏中国文化(所谓整理国故) 。虽不是内在地对於科学本身用心,然在此风气下,究竟可以提醒人的自觉,向科学方面注意,这究竟也是民族心灵的一步开展。所以在当时是风气,而继此风气下来的近三十年来的发展,究竟也渐渐转移到对科学本身用心。对於科学知识的吸收,对於科学的研究,究竟也有些进步。这不可抹杀。但是随此进一步而又带来了一个不得了的毛病,直至今日而不觉。这个毛病,就是: 科学一层论,理智一元论,泛科学,泛事实,泛理智的态度。新文化运动时之言科学本就视之为笼罩一切的一个尺度,但逼还是一种空气,还是情感的。经过这三十年的浸润发展,人们渐习於科学之特性,知道它的方法,态度与对象是怎样一回事,所谓乍得一点甜头,尝得一点滋味,乃一经肯定,反而更印证了那个简罩一切的尺度。以前这是一种空气,现在则凝敛而落实了,以前是情感的,现在则收缩而为理智的。但是所谓习於科学之特性,也是初次的,直接的,非批判的,因而成为独断的,即并不真了解科学之限度与范围。不了解这一点,也毕竟不能算了解科学之特性。科学的研究是要用理「智」。(这是心官之一能,即主体之一面。)
理智所分析综和的对象是自然的物质现象,客观的具体事实。理智之表现必朴着一个物(客观的对象) ,而凡为理智所扑着的也必外在化而为一平铺的客观事实。如此,它好去分析综和,依是,在理智面前总是平铺的事实之一层。这就是科学的对象。是以每一科学划分它的范围即是圈出一套平铺的事实。物理圈物理现象,化学圈化学现象,心理圈心理现象,生理生物圈生理生物现象,动物植物圈动物植物现象,这叫做分门别类。而所圈的现象(一套平铺事实) 都是同等的,并无价值高下之别。这些研究是可贵的,增加我们的知识。但是它只知平铺的事实,只以平铺事实为对象,这其中并没有「意义」与「价值」。这就显出了科学的限度与范围。是以在科学的「事实世界」以外,必有一个「价值世界」,「意义世界」,这不是科学的对象。这就是道德宗教的根源,事实世界以上或以外的真美善之根源。譬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个「明德」就是意义与价值的总根源,这不能平铺而为客观的具体事实。但是人们若反诸己身,则不能否认其有。又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个慈孝友恭亦是意义与价值之所在,这不能用理智来分析,亦不能平铺而为客观的具体事实。但就使穷凶极恶的人亦不能否认其有。
这个意义世界或价值世界决不能抹杀。真正懂得科学的人必懂得科学的限度与范围,必懂得这两个世界的不同而不能混一。但是经过这三十年来的浸润发展,由情感的「科学唯一」转到理智的「科学唯一」,遂把科学的「理智分析性」与科学的「事实一层性」从科学本身冒出来泛滥而为言论行事的普遍态度,笼罩态度,这就成为科学一层论,理智一元论,(人心主体不只理智这一面) ,泛科学,泛事实,泛理智的态度。这个态度,其後果之坏无以复加。科学本身是这样去研究,并无所谓。我们并不反对。一个人专心内在於科学本身献身於科学之研究,是高贵的,值得称赞的。但就是这种把科学的「理智分析性」与「事实一层性」从科学本身冒出来而成为科学一层论,理智一元论的态度,则须断然予以反对。须知我们这三十年来真正献身於科学研究的并不多。浅尝辄止,反是跳出来「用科学」的多。读科学的人舍弃了科学研究而从政而革命而作校长作官的,比比皆是。三十年来内在地浸润於科学所得之利,抵不过其跳出来「用科学」所成之害。我这里所谓跳出来「用科学」,并不指用科学之成果而从事工业制造言,中国尚未达到这个程度。就是适才所说的作官从政也不能尽「用科学」之意。我说用科学乃是指科学一层论,理智一元论言。这个普泛的态度就是「用科学」。
一个人不能潜心於科学本身之研究,而只是「用科学」,成为科学一层论,理智一元论的态度,顶无谓,顶无聊。任何学问不能入: 既不能入於科学,亦不能入於哲学,复不能入於文学,而只是扫边,讲科学方法,不落於学问本身,而只是在外边转,顶无聊,顶害事。而科学一层论,理智一元论的态度,最大的害处就是抹杀意义与价值。盖就整个人生说,科学一层论,理智一元论的态度,只知物,不知人。人为什麽当该「孝」? 这是经不起理智的疑问与分析的。这不是一个科学的对象,这是不能平铺而为具体事实的。这是没有理由的。既没有理由,就可以化除。在守孝时,要吃素,穿素衣,不可穿华彩的衣服,精致的绸缎。假若是近视眼,也不可带金框镜。我们的理智主义者可问: 既可以带银框,为什麽不可以带金框? 都不是金属吗? 既可以吃青菜豆腐,为什麽不可以吃猪肉? 这不都是可以吃的物质材料吗? 既可以穿棉麻的粗布,为什麽不可以穿丝绸? 这不都是可穿的物质材料吗? 没有理由。既没有理由,要这些封建的限制干什麽? 但是我们很容易看出: 关於这类的事可以这样去追问去分析吗? 当他这样一问时,他的心已经死了,可谓全无心肝。那麽你可以看出这个时代风气的败坏是不为无因的。所以共产党得以拿唯物的「阶级」立场为理由来鼓励人弑父杀兄。当然自由中国的理智主义者不会赞成共党的弑父杀兄,但是他那科学一层论,理智一元论的态度只认科学为学问,只认外在的事实为学问的对象,「明德」不是学问的对象,孝弟,人伦,人性,仁义之心不是学问的对象,而中国以往的学问,圣贤之教,却总是在这里讲道理,提撕人,所以他们看不起中国文化,轻视中国学术,这却是他们的态度。不然,何以一提中国文化就起反感呢?
面对**的毁弃人伦,摧残人性,重新来复兴讲人性人伦仁义之心的中国文化正是人性的觉醒,理性的觉醒,这是应当而且必要。这在**上,其力量适不亚於政*上的自由。难道人性的觉醒,理性的觉醒,只应当限於政* 上的自由吗? 没有人性人伦人品人格的尊严,自由也是不保的。那麽理智主义者在这里实在当该重新考虑他们的态度,放弃他们那种科学一层论,理智一元论的态度,得承认明德丶人性丶人伦丶仁义之心也是大学问的对象,而且是科学以上的学问,得承认科学的事实世界以外必有一个意义或价值世界。否则,那种非人格的态度未有不落于虚无主义者。)
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义》摘录
|
|